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以地质勘查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提升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为目标,集地质信息化建设和自然资源科普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单位。
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于2011年超前启动信息化大地质科普研究、服务工作,建成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科普基地,并于2013年、2015年及2017年先后入选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将自身拥有的信息技术研究优势与自然资源科学普及工作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套以“点石成金”为标签的自然资源信息化科普特色产品及服务体系。
2015年,按照“互联网+虚拟现实+自然资源+科普”的工作思路,依托自主研发产品“地盒”自然资源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的基础环境与技术支持,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设计、开发了国内首个地质类科普教育软件——“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在线平台,并迅速将其服务范畴扩大至整个自然资源领域。
“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在线平台通过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对地质勘探、地质调查、环境地质、海洋地质、旅游地质、油气地质等以大地质工作为主的自然资源工作流程及重点要素进行展示,并与VR技术、虚拟沉浸体验等高端科普演绎和服务手段相结合,面向科普用户提供同步面向桌面端和移动端的仿真化、虚拟化、趣味化自然资源科普服务,打造了全天候、立体式的自然资源信息化科普服务网络,获得了行业人士与普通公众的广泛认可。
依托“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在线平台及其衍生的各类产品,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虚实联动的科普服务活动,为大中小学生、社区公众、业内人士等各类人群提供走近、认识现代地质工作的机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与好评。
除面向行业内外、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公益性科普服务外,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还通过“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在线平台实现了主动创收、自我造血功能。通过提供平行化、组建式的科普系统及软件衍生服务,“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在线平台直接推动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在信息化大地质科普研究领域开拓了多个项目,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截至目前,“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在线平台已先后吸附了雄安新区第四纪演化科普系统开发、抚顺城市地质科普宣传系统开发、丹阳小城镇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成果科普展示系统建设等近十个科普系统、软件研发项目,在服务地方政府、创造经济效益、反哺地质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将“先进信息技术+自然资源工作+科普研究服务”的工作模式及成果推广到日益广阔的领域。
在业内,“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在线平台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可,先后获评2017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年度中国(黄石)“孔雀石杯”地矿科普奖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6年度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奖二等奖等多项重量级奖项。
除“点石成金”序列的诸多科普产品外,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还全新引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并行计算、语义分析等先进信息技术,立足地质云建设、“地盒”自然资源大数据服务平台开发工作先后研发了“矿石之家”矿物岩石识别系统、“地盒”资讯站等公共科普价值更为突出的信息化科普服务资源,帮助用户通过“掌上科普”服务“刷脸”识别岩石矿物、实时了解机器自动抓取的自然资源领域最新动态信息,感受更加全面、立体、到位的信息化自然资源科普演绎服务。
实验室深入贯彻“科普助力科研、科研反哺科普”的工作理念,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地质信息化科研、科普转化机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科普融合转化经验。
通过项目管理制度对科研科普融合转化工作标准进行明确
对先进科研、科普工作者进行评选奖励
举办科研科普交流论坛,广泛征集“金点子”
贯彻推行科研科普融合发展理念
实验室奉行全员科普原则,建立了一支由七十余名不同学科背景人员组成的科普工作队伍。
数据分析管理
系统开发及平台搭建
信息应用服务
地质公益科普
系统研发部
平台支撑部
数据处理部
综合部、总工办
专职科普人员15人
科普专职讲解员8人
科普志愿者小分队26人
计算机类专业
地质信息类专业
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其他专业
入选第三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成为江苏省内首家科研实验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在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信息化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
获评“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
“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在线平台获评“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奖二等奖”
“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在线平台获评“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实验室晋升“国家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点石成金”地质科普教育在线平台获中国(黄石)“孔雀石杯”地矿科普奖优秀成果奖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到我们:
025-84688373
xxzx@geo.top
南京市秦淮区大光路26号华东大厦
9:00--17:00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和特殊情况除外